党委统战部 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领导讲话

突出重点 深化改革 着力提升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 2011-05-26   来源: 

——在学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孚江

 老师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表彰教学先进集体和个人,回顾与总结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围绕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面部署教学工作,动员全校教师凝神聚力,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更大努 力。在此,首先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教学工作回顾2007年,学校召开了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学校“十五”期间的教学工作,吹响了向提高教学质量进军的号角。四年来,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改观念、强管理、推改革、转作风、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一)主要成效

 1.教育思想观念发生深刻转变。学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单位、各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广大教师专心教学、为人师表,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2.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创建了教学目标设计特色化、教学资源配置集约化、教学平台建设标准化、教学运行组织人本化的“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形成了鲜明的教学优势和特色。

 3.教学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规模稳中有增,新增本科专业17个,形成了专业数量与招生规模相协调、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本科教育格局。2009年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设计更加科学,专业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加突出。质量工程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新增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 品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2项;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项目和资助经费总量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4.教学运行更加平稳有序。校区布局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学运行调度更加科学。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保证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落实。全校年均开出课程3000余门,教师承担 教学工作量年均500多学时。严格执行了禁止停课、限制调课、经过批准可以代课的运行管理制度,调课率仅为万分之六;落实了领导、督导组听课制度,强化了教学过程监控,有效稳定了教学运行秩序。

 5.教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争取国家和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资金2880万元,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新增校外教学基地41个,显著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累计增加108万人学时数,实践教学累计增加4.5万人周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提高19%。各学院积极指导、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屡创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7项。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初步构建了实验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开放式创新实验平台、三级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6.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开展了“教学名师”、“最受欢迎的教师”、“好教师”等评选活动,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竞赛活动;各学院不断强化教学学术意 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交流、竞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教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教学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坚持以考风促学风,完善了集中考试模式,进一步推进了考试改革,学风考风进一步好转;各学院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启动了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007年以来,累计毕业学生26843名,正常毕业率年均达99%,考研率年均达28.3%,涌现出了以谢思惠为代表的一大批学习标兵和创业典型。

 7.研究生教育成绩显著。“十一五”以来,学校新增3个博士、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成作 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7个学科和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获专项建设经费2200万;2个国家重点学科通过评估,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特色重点学科专项经费2100万。研究生在校规模由2005年的2035人发展到现在的3006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培养过程,研 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获得的多项成果和专利中,研究生作为主要研究力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五年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259篇,一级学报论文 1341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占全校发表论文的72%。

(二)基本经验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工作,基本的经验有六条:

 ——领导重视是前提。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管理核心地位就难以牢固确立。

 ——观念更新是先导。教学观念守旧、僵化,教学改革和发展就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

 ——加强建设是基础。基本建设得不到切实加强,教学质量就根基不牢,教学发展就后劲不足。

 ——实干创新是关键。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固步自封,不实干没有生路,不创新没有出路。

 ——突出特色是重点。唯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员参与是保障。只有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投入,凝神聚力,才能更快发展。

(三)存在问题在充分肯定教学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 思想观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仍需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需要进一 步强化;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办学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 师资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高,基础课师资相对缺乏,工科专业师资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亟待 提高;轻视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为教而教等问题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的还非常突出。

 —— 教学改革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教学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协调发展;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改 革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教学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完善。

 ——人文社会学科的定位、特色和优势尚未形成,在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力不足。

 ——研究生教育方面。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农学类学科优势和特色不够突出,国家级一流成果少;新上的非农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的优势,导师队伍整体学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科研究条件差,学科方向不稳定,导师科研经费少、指导精力投入不足,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述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尽快地拿出解决方案,脚踏实地地付诸实施;否则我们将错失发展良机。

 二、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通过实施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工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夯实教学质量基础,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教学内涵发展。

(一)以贯彻纲要精神为契机,牢固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观 念是行动的先导。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念的陈旧、僵化是根本原因。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为契机,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和摆正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认清和摆正教师在学校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认清和摆正教学在教师事业发展中的地位,认清和摆正学 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个人事业发展和学校工作大局的关系;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束缚,把育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每一堂课、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与每一个教学管理细节。

(二)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全面实施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工程课 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存在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是高校教学改革最需要、最迫切、最能够见到成效的地方,也是 高校教师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舞台。为此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实施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工程,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必须细研力耕,立己达人。把提高自我修养和学术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教师的真本领、硬道理。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授上讲台和为低年级学生上课制度、促进教学交流、强化课程团队建设、改革质量评价方式等配套措施,激励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锐意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依托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继续做好专业课程建设;启动“213”基础课程建设项目,即重点建设2门全校性基础课,10个基础课程系列,30门专业基础课;使基 础课程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得以协调发展。人文社会学科要加大跨学科交叉力度,人文社会学科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三农”,提出学科交叉,培养能解决实践问题的 教师和学生。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化双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为主导,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范第二专业培养过程,增加第二专业数量,放宽第二专业修读条件,灵活第二专业修读方式,更好地满 足学生个性发展、灵活就业的需求。创新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和面向国际化人才需求深度改造专业的力度,切实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 水平。

 ——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以老带新制度,指导新任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尽快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和评选活动,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彰显实践教学特色。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和经费使用公开制度,切实保证各项实践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实施品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五年内重 点资助建成10个校内品牌实践教学基地,50个校外品牌实践教学基地。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学院和师生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实 践能力培养。

(三)以改革质量评价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教学积极性教学积极性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最本质因素,科学的质量评价是调动教学积极性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最基本措施。我们要不断研究改 革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制,建立起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建立起以多样化考核为特征、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考核体系,更加有效地发挥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作用。同时,调整相应的奖励政策。设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奖,每年对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鼓励学院创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设立教师教学创新奖、优秀奖、名 师奖、成就奖等系列奖项,为教师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设立“以老带新”特别贡献奖,鼓励老教师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改革学生奖惩办法,提高校长奖学 金额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引导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上。调 整人事分配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职务聘任政策,加大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在聘任中的权重,对于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先聘任高一级技术职务; 连续三年学生评价成绩在学院排名后20%的,不得聘任高一级技术职务;对每年学院排名倒数第一的教师,院长要进行约谈,并提出改进措施;连续两年在学院排 名倒数第一的教师,由学院教授委员会专门对其进行考核,如确认其不宜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出转岗等处理。

(四)提升学科和导师水平,加强管理创新,保障培养质量按照国内一流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不同类型,实施分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学科。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突出学科核心竞争力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每年审核导师招生资格时,要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认真考核。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受处分,或课程不及格而受处理,或中期考核不合格,或论文评阅、答辩不通过,或论文抽检结果较差的,对其给予戒勉谈话,并视情况减少或停止招收研究生。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监督与评价,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研究生处、研究生教育督导及各学院领导要深入课堂,听取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映。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要以学生评价结果为主,力求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各学院要对每一门课程逐一完善考核标准,将其纳入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处和研究生处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老 师们,这次会议针对以上工作部署,同时印发了关于实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改革与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文件,请相关部门和各学院要把这两个文件的落 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确保提升教学质量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同时要把握好项目推进的力度和 进度,既要切实维护教学秩序,又要通过工程实施不断为教学注入新生机、增添新活力。

 老师们,教学的科学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更需要我们有持久 的耐心和毅力;既靠学校的领导和科学决策,归根到底更要靠每一个学院、每一位教师付出更加积极、更加无私、更加艰辛的努力。只有每一个学院、每一位教师, 真正把我们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举措,领会好、落实好、执行好,教学的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学才能呈现出健康、持续、强劲有力的发展态势,才能迎来 崭新的发展局面。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奋发有为,为全面落实好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圆满实现学校“十二五”教学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