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山东农大党外专家倾情惠“三农”
发布时间: 2012-07-23 来源:
张丽霞现为山东农大教授、致公党党员,她创建了山东第一个茶学学科博士点,填补了山东省无茶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空白。她发现并命名了全国普遍发生且能发射黄绿色荧光的茶树成叶生理性病害——荧光性绿斑病,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山东茶叶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积极研发乌龙茶、红茶、黄茶和白茶新产品,丰富了山东茶叶品类,已使山东茶叶生产逐步形成“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叶系列化加工、有机化生产新格局。她致力于茶产业的推广和茶文化普及,创制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倡导尊师重教理念、体现中国茶道精神的“谢师茶艺”。她还义务指导日照、莱芜、肥城等地茶园万余亩,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这些地方去进行技术指导,让老百姓“青山变金山”。
山东农业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党外专家队伍,他们以农业的上的难题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常年奔走在服务“三农”第一线,为农村发展、农业丰收、农民致富奉献着智慧和真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教授是一位无党派人士,他30多年专注于我国小麦增产提质,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由他创建的“以氮肥后移为关键技术的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鲁、豫、冀、皖、苏推广2.7亿亩,小麦累计增产100多亿公斤。由他创建的“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在黄淮海麦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39亿公斤。山东小麦十连增,于振文院士功不可没。于振文院士还捐献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个人奖金20万元港币,设立爱农奖学金,奖励学农爱农品学兼优的学生。
无党派人士崔志中是我国著名禽病专家,他率先在我国白羽肉鸡中分离鉴定了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成功研制出了针对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完善了禽白血病快速诊断技术,在我国65%的祖代白羽肉鸡群和60%的祖代蛋鸡群广泛推广应用,累计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40多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培训农民和企业技术骨干近万人次,亲赴生产第一线指导畜牧业生产,亲临疾病现场进行诊断,足迹遍及山东、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国内禽业主产区的近四十家大型企业及我省偏远的山区鸡场。在全省防控禽流感工作中的表现突出,荣立山东省政府一等功。
山东农大党外专家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时刻把“三农”利益挂在心上。6月25日,著名蔬菜专家、农工民主党泰安市副主委、山东农大徐坤教授来到素有“中国生姜之乡”的莱芜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在东井有机蔬菜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闻讯赶来的几十位姜农和技术人员围在身边徐教授身边,向他请教生姜地膜覆盖、大棚栽培、姜瘟病防治以及市场预测等问题。徐教授一一为他们解答,姜农们个个听得高高兴兴。莱芜市植保站吕华站长说,莱芜生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亩产2000公斤,到现在的亩产4000公斤,徐教授功不可没,莱芜生姜连年增收要给徐教授记一大功。
前不久,民盟农大总支一行来到泰安市岱岳区滩清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汶口省长指挥田、山东省与黄淮海区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田,就如何培育优质粮食、绿色瓜菜、特色林果、高效畜禽、优质桑茶、休闲观光等农业主导产业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民进支部则把新泰市羊流镇作为科技支农服务基地,专家们与该镇7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植物病理学专家竺小平博士现场解答他们提出的玉米粗缩病等问题,对玉米种植中过程中出现的粗缩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与方式以及防治措施提出指导意见。
近年来,山东农大党外专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审定14项新品种权。有40多名党外专家长年受聘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或科技特派员。党外专家教授先后在全省各地市建立小麦、玉米、花生、蔬菜、果树、苗木花卉良种繁育及畜禽、水产养殖等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0余处,与全省各地市农业科技企业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00多项,成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山东农大党外专家还就“三农”、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建言献策,提交的40余件提案,为推动相关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解决山东省“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消息来源:光明网